JZH中文网
JZH中文网 > 慕林 > 第292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92节

 

皇后守孝,承恩侯乞病的折子也递上去了,还与皇上演了一出三留三辞的戏码,把表面功夫做足了,正式致仕。承恩侯还给至今仍与他家保持往来的姻亲故交去信,说明自己要退出朝廷,安心养病,连儿子本来预备要出仕的盘算都打消了。他又与二房曹二爷重归于好,兄弟俩遇事有商有量的。连曹皇后的丧事,承恩侯也借口有病在身,把很多庶务都交托给曹二爷代理,而非让其子曹文泰出面。”

甚至连承恩侯乞病的折子,都是通过曹二爷,请托江侍郎转交呈到御前的。江侍郎原本一直在忙着打点吏部,希望能给自己谋一个富庶点的任所,但帮着转呈了折子后,他打点的动作就慢了下来。估计也是觉得,一旦曹家成了富贵闲人,对朝政再无影响力了,他家的姻亲就没有了顾忌。江家人就算不外放,也是没问题的。江侍郎当然更情愿留在中枢啦。

曹皇后死后,承恩侯如此主动地退出了权力中心,还公开向亲友故交宣扬,无论他是真心还是假意,有这一番造作在,皇帝都会当他是真心要退,不会给他任何反悔的机会。曹家至少在未来十年内,都不会再回到朝中。十年之后,若是皇上不允,他们家还得继续韬晦待时。兴许等到下一任皇帝上位,曹家也未必能等到机会。但凡是有点脑子的皇位继承人,在知道曹家曾经权倾朝野,甚至影响到了皇帝权威的过往后,都不可能重用他家,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。可以说,承恩侯这一步走出去,就代表着曹家放弃了挣扎,愿意在今上治下,做一个没有实权的顺臣了。

当然,曹家也通过这种方式,谋得了一条活路。他家在军中曾经的威望,曾经掌握过的人脉,那些都不会这么快消失的,仍旧可以为他家所用。他家目前所掌握的财富,也能担保所有人继续过得富足。只要他们不行差踏错,皇帝就不会再对他们下手。如今越发重视身后名声的皇帝,原也不希望自己在史书上落得个“不善待功臣之后”的名声。所以,只要曹家没有明显的反迹,皇帝就不会冒险。至于私底下后者要如何对付那些曾经猜忌过的曹家人,那就不是能放到台面上议论的事了。

萧瑞认为,目前曹家一切都以低调为先,得配合曹皇后的苦肉计,尽可能地向世人展现自己的退让,让皇帝相信他们不再是皇室的威胁。这是曹家的保命之法。在这条原则面前,其他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。承恩侯只怕腾不出手来对付薛老太师和萧家。曹家人只怕从来都没把三皇子放在眼里过。

谢慕林倒是觉得:“承恩侯可能腾不出手来,但不代表这事儿就真的跟曹家没关系了。曹皇后能舍了自己的性命行苦肉计,断了萧贵妃与三皇子的后路,又怎会对萧家手软呢?只有萧家败了,三皇子才真正失去了崛起的机会。至于薛老太师……他倒是一心要支持太子呢,无奈太子自己不争气,薛家实力又有限。既然曹皇后都决心要让太子放弃储位了,再舍一个薛老太师,让太子显得更可怜更弱势更无助,也更没有反抗之力,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?我甚至怀疑,连薛家掺和进揭穿萧琳与三皇子私情一事,也是曹皇后的人在暗中捣鬼。”

不然三皇子与萧琳私下在一起那么久了,孩子怀上了又落胎,才稍稍显露出点痕迹来,怎么呼啦一下,就满京城人都知道他俩的私事了?萧夫人固然是在请妇科圣手一事上撒了谎,但没有人故意传播,谁会留意将军府一个妾室的丫头在药铺里买了什么药,说了什么话,正好跟萧夫人的说辞相矛盾了呢?

就象是曹皇后遇刺一事,明明皇帝三令五申,不许宫人外泄消息了,小道消息还是在三两天内传遍了京城,甚至还前后换了两个版本!没有人故意放谣言,京城不会有那么多人讨论谁是那个罪魁祸首,更不会觉得萧贵妃与三皇子更象是真凶,因为萧家有那个实力,而萧家小姐又正好与三皇子珠胎暗结,双方撕撸不开了!

这一切都象是曹皇后与曹家人一方在背地里推波助澜,那么他们再拿薛老太师这个老亲家重施一回苦肉计,把萧家父子彻底拉下水,又有什么不能理解呢?宫里侍卫的异动,还可以说萧家人只是有嫌疑,但京西大营的士兵袭击朝廷重臣,萧家父子却是再也脱不了干系了。

萧瑞想想,也不得不承认未婚妻的分析有道理,叹息道:“三殿下也能想到这一点,可他有这份聪明,为何不能用在正事上?如今萧家泥足深陷,他也同样讨不了好。既然曹家都能为了长久之计,都能放弃权势,为何他就不能老老实实做个富贵闲王?皇上明摆着就不考虑让他继位呀!”

谢慕林哂道:“那毕竟是一国之君的尊位,如果三皇子野心勃勃,只怕没那么容易放弃这个梦想。你也知道,他是个小气又自负的人,对于认定的目标,应该是非常执着的。我倒是有些担心,他本来都靠着算计萧琳来争取到萧夫人与萧琮的支持了,只需要慢慢说服萧将军,就有很大机会得到萧家的助力,如今计划失败,他恼羞成怒之下,会不会又想出什么阴谋诡计来?”

萧瑞挑了挑眉,也想到了一件事:“太子若真要被废,二皇子又很可能被贬为庶人,只剩一个四皇子清白无恙。倘若四皇子出点什么意外,哪怕三皇子身上有种种污点,只怕皇上也没有别的选择了!”

情报 万

隆真的是个极有天赋的情报人才。自从燕王府这边没有因为他擅自打听消息的举动传话训斥,反而大肆嘉奖,并提供了大笔活动资金支持后,他在京城就彻底放开了手脚。

他本就是京城长大的,虽然在平昌侯府内部不受重视,却也因此常年行走于市井间,跟各种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。他似乎天生就知道该从什么人那里打听某些达官贵人的消息,也知道如何去挖掘别人家内部的秘密。从前手里钱财有限时,他还要绞尽脑汁去结交新的朋友,用种种心计去引诱他人说出他想知道的情报。如今他手里有了钱,又有燕王府在京城的人手帮忙,他做起事来就更加方便了。

关于京城的种种情报陆陆续续地传回了北平。万隆差不多是每天都要写一封信传回去,后来局势稍有缓和,若是没什么大事发生,那就两三天发一封信。燕王府有足够的人手,就算天天派人快马加鞭赶路,也不会忙不过来。但对于远在北平的燕王等人而言,接踵而来的情报却能帮助他们尽早了解京中的局势发展,从而作出恰当的回应。

手握重兵镇守边疆的燕王,虽然极得皇帝兄长的信任,却也不是没考虑过自己的将来的。他有妻子和女儿,还有部属与士兵,就算他不在乎自己的荣华富贵,也要考虑自己所关心的人的未来。皇帝的储位归属,政局安稳,这都关系到他的前程,他当然会关心京城里发生的事了。

如今在京城,关于储位的最终归属,似乎渐渐变得清晰起来。哪怕皇帝没有明言,臣民们也有了自己的猜测。

太子还没有被废,他虽然有许多毛病,但毕竟没有大罪。一国储君岂能轻废?不可能因为皇后临终前说几句谦虚的话,就真个把堂堂太子给废了。皇帝是很想趁机把他撤下来,另封一个亲王爵位,可文武百官都觉得没有这个道理,便一直僵持着。哪怕承恩侯都上书表示要尊重皇后遗言,承认太子确实不合适为储君,百官也依旧反对皇帝下旨废储。

而太子也不如曹家人那般配合曹皇后的安排,他不能接受亡母临终前对自己的评价,还将爱妾王湄如看得极紧,对太子妃与任何宫人都抱着警惕之心,不是最信任的人,就不许他们接近王湄如。他甚至与王湄如同吃同睡,担心有人趁他不备,害死了他的心上人。抱着这样的念头,太子当然也不肯轻易放弃储位。他虽然不是绝顶聪明,却也知道,一旦失去了储君的身份,他便任人宰割了,更没力量保护自己心爱的人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